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兵王归回 > 第1368章 秋窗下的笔迹,掌心的温度

第一千三百六十八章: 秋窗下的笔迹,掌心的温度

一、错题本上的红批注

九月的秋雨把家属院的玉兰叶洗得发亮。李渊坐在餐桌旁,手里捏着支红笔,面前摊着李阳的数学错题本。第三道几何题的辅助线画得歪歪扭扭,像条被踩过的蚯蚓,他笔尖悬在纸面上,迟迟没落下。

“爸,错了就打叉呗,张老师都这么干。”李阳抱着篮球蹲在对面,球鞋上的泥点蹭在餐椅套上,那是早上和同学打比赛时溅的。

李渊的拇指摩挲着笔杆,想起上周在工地验收时,技术员在钢筋隐蔽工程记录上画的示意图——笔直的线条,清晰的标注,像极了他在部队时画的作战地图。那时候他总说“细节决定成败”,可面对儿子作业本上的歪扭字迹,喉咙突然发紧。

“辅助线不是随便画的。”他把红笔递给李阳,“你看这个三角形,它的高应该从顶点垂直到底边,就像……就像工地上的塔吊,底座不稳,吊再重的东西都会塌。”

李阳的笔尖在纸上戳了个小洞:“可是我看不懂课本上的图。”

李渊起身去书房翻出卷尺,在错题本上量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你看,底边长5厘米,高3厘米,面积就是7.5平方厘米。就像你上次在工地看到的基坑,长乘宽乘深,算错了就会少放钢筋。”

孩子的眼睛亮了:“真的?那我下次把数学题当基坑算!”

苏瑶端着切好的梨走过来,看见错题本上多了个用红笔勾勒的塔吊简笔画,忍不住笑:“李工,辅导作业呢?”

李渊的耳尖有点热。他昨天特意去书店买了本《小学生几何图解》,封面上还贴着李悦画的小贴纸,现在正夹在错题本里。

“苏医生今天不加班?”他接过梨盘,指尖碰到她的手背——她刚做完一台手术,指尖还带着消毒水的凉意。

“明天轮休。”苏瑶拿起李阳的作业本,红批注旁边有行小字:“爸爸说塔吊要站稳”,字迹稚嫩却用力,“张老师说李阳最近上课认真多了,还主动举手回答问题。”

李阳突然捂住本子:“别说这个!”脸颊红得像熟透的苹果。

窗外的雨停了,玉兰叶上的水珠滴在窗台上,滴答,滴答,像在数着时光。李渊看着儿子泛红的耳根,突然想起自己第一次在部队拿嘉奖时,也是这样不好意思地把奖状藏在枕头下。

二、幼儿园门口的迷彩书包

周三下午四点,阳光把幼儿园的滑梯染成金色。李渊背着李悦的粉色书包,站在栅栏外等她。书包上的小兔子挂件是苏瑶缝的,拉链头总掉,他昨天用部队剩下的迷彩布缠了几圈,现在摸起来糙糙的,像他以前的枪带。

“爸爸!”李悦像只小炮弹冲进他怀里,羊角辫上还别着朵纸做的玉兰花,“今天老师教我们叠星星,我叠了好多给你!”

她的小手在他工装裤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个皱巴巴的玻璃罐,里面装满了彩色纸星星,有的角被捏扁了,有的还粘着橡皮泥。

“这个星星要送给妈妈,这个给哥哥,这个最大的给爸爸。”李悦踮着脚尖,把最大的那颗蓝星星塞进他嘴里,“是葡萄味的糖纸做的!”

李渊含着糖,甜味在舌尖漫开。他想起在非洲维和时,当地的孩子也会送他用树叶编的戒指,说“中国叔叔是好人”。那时候他总觉得亏欠,现在抱着女儿温软的小身子,才明白亏欠的从来不是陌生人,而是身边这些等他回家的人。

“李阳哥哥呢?”李悦扒着他的肩膀往校门口望。

“他今天值日,爸爸先带你去买糖葫芦。”李渊牵着她的小手往巷口走,她的鞋底沾着沙子,每走一步都在地上拖出小沙痕。

糖葫芦摊的大爷笑着打招呼:“李师傅又来给闺女买糖葫芦?”

“要两串,一串山楂的,一串山药的。”李渊掏钱时,李悦突然指着旁边的文具店:“爸爸,我想要那个带香味的橡皮!”

橡皮是玉兰形状的,闻起来有淡淡的花香。李渊付了钱,李悦立刻举着橡皮跑向文具店门口的镜子,对着镜子傻笑:“我现在是香香的小公主啦!”

他站在原地看着她,突然发现女儿的睫毛很长,像苏瑶。苏瑶刚嫁给她时,总爱在他迷彩服口袋里塞块玉兰香皂,说“你身上的味道太硬了,得沾点软香”。

三、手术灯下的牵挂

周五凌晨两点,李渊被手机铃声惊醒。苏瑶的号码在屏幕上跳动,背景是他们结婚时的照片——她穿着婚纱,他穿着军装,站在部队的玉兰树下,笑得一脸傻气。

“喂?”他的声音还带着睡意。

“李渊,我这边有台急诊手术,产妇大出血。”苏瑶的声音很稳,但他听出了一丝疲惫,“李阳的闹钟我调好了,你记得叫他起床吃早饭。”

“需要我过去吗?”他坐起身,后腰的旧伤又在隐隐作痛。

“不用,你明天还要去工地。”苏瑶顿了顿,“汤在保温桶里,你热一下再喝,别又凉着喝。”

挂了电话,李渊走到厨房,保温桶里是莲藕排骨汤,是苏瑶昨天炖了一下午的。他舀了一勺,温热的汤滑进胃里,暖得人眼眶发酸。

凌晨五点,他轻手轻脚走进李阳的房间,孩子睡得正香,嘴角还挂着口水。床头柜上放着本摊开的漫画书,主角是个戴安全帽的工程师,旁边写着“我爸爸”。

李渊坐在床边,看着儿子的睡颜。这孩子随他,眉毛浓,鼻梁挺,就是性子比他小时候软。上次在学校被同学推搡,回来只说“不小心摔的”,还是苏瑶发现他胳膊上的淤青,才逼着他说了实话。

“起床了,小懒虫。”他捏了捏李阳的鼻子,“今天吃你妈做的肉包。”

李阳揉着眼睛坐起来:“妈妈还没回来吗?”

“她在救病人。”李渊帮他穿好校服,“就像爸爸修的路要保护行人,妈妈的手术刀要保护妈妈和宝宝。”

孩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突然指着窗外:“爸爸,你看,玉兰花开了!”

清晨的玉兰花瓣上凝着露水,在熹微的晨光里泛着白。李渊想起苏瑶说过,玉兰花的花期很短,却开得最盛,像那些在手术台上和死神赛跑的夜晚。

四、工地上的家长会

周六上午,城南快速路的绿化带种满了向日葵。李渊蹲在花丛边,给李阳演示如何用卷尺量花茎的高度。这是学校布置的科学作业,要求记录植物生长数据。

“从根部到顶端,尺子要拉直,就像测桩位偏差一样。”李渊的手指在卷尺上滑动,“你看,这株今天高125厘米,比昨天长了2厘米。”

李阳拿着笔记本记数据,笔尖在纸上划得沙沙响:“爸爸,张老师说下周三开家长会,要带家长做手工。”

“做什么手工?”

“用废旧材料做模型,我想做个塔吊。”李阳的眼睛亮晶晶的,“你能帮我找些零件吗?”

李渊笑着点头,从工具箱里拿出几个废弃的螺栓和螺母:“这些可以当塔吊的轮子,下午我们去废品站找根钢管做塔身。”

中午在工地食堂吃饭时,施工队的王队长凑过来:“李经理,你家小子真懂事,上次来送水,还帮我们递扳手呢。”

李渊看着远处正在绑扎钢筋的工人,突然想起自己小时候,总缠着父亲问这问那,父亲是木匠,总把边角料给他做小玩意儿。那时候不懂,为什么父亲的手掌总裂着口子,现在握着儿子的小手,才明白那些老茧里藏着的都是爱。

下午去废品站的路上,李阳突然说:“爸爸,其实我数学考了92分,没敢告诉你,怕你说我骄傲。”

李渊把自行车骑得慢了些,风拂过耳边,像极了部队拉练时的风声。他想起自己第一次考了全班第一,父亲没说话,只是把他的奖状贴在堂屋最显眼的地方,每天擦桌子时都要多看两眼。

“晚上回家把卷子给爸爸看看。”他腾出一只手,揉了揉儿子的头发,“爸爸为你骄傲。”

五、台灯下的全家福

周日晚上,一家人围在客厅里做手工。李阳用钢管和螺栓拼塔吊,李悦给塔吊粘纸花,苏瑶坐在沙发上缝李渊磨破的袖口,他则在旁边裁硬纸板做底座。

“塔吊的臂要能转动。”李渊用轴承给塔吊装上旋转轴,“就像工地上的真塔吊,360度都能吊东西。”

李阳的手指被螺栓硌红了,却不肯停:“明天要给张老师看,还要给同学们讲塔吊怎么工作的。”

苏瑶把缝好的袖口举起来:“看看,像新的一样吧?”针脚细密整齐,比他在部队时军需股缝的还好。

李悦突然举起画笔:“我要给塔吊画个家!”她在硬纸板底座上画了座小房子,门口站着四个小人,手里都举着玉兰花。

夜深了,李阳和李悦早就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没做完的塔吊模型。李渊把模型放进他们的书包,转身看见苏瑶在书房整理相册。

相册里有张他穿着军装的照片,背景是沙漠,脸上还带着沙尘。苏瑶用红笔在旁边写着:“2015年,非洲,李渊32岁。”

“这张是李阳出生时拍的,你在演习,我让护士拍的。”苏瑶指着另一张照片,新生儿皱巴巴的,像只小猴子,“你看,他那时候就攥着小拳头,跟你打拳时一样。”

李渊的指尖划过照片,突然说:“下周家长会,我穿你给我买的那件蓝衬衫吧。”

苏瑶笑着点头:“好,再给你打条红领带,喜庆。”

台灯的光晕落在相册上,把两人的影子投在墙上,像幅模糊的水墨画。窗外的玉兰花在月光下轻轻摇晃,花瓣落在窗台上,像谁悄悄写下的诗。

李渊知道,他或许永远学不会像别的爸爸那样温柔细语,也做不出精致的点心,但他会用磨出老茧的手,给孩子修自行车,教他们认图纸,在他们的作业本上画笨拙的塔吊。

因为他守护的山河,从来都不只在边境线上,更在这台灯下的笔迹里,在掌心传递的温度里,在每个平凡却安稳的日子里。

夜色温柔,他们的家,就像这盏台灯,永远亮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